昨天晚上一朋友跟我微信语音,他觉得生活没意思、事情不顺心、各人看不起他。声音低而断断续续,讲到遭遇情感剧变,身心创伤难以自拔时,竟哽咽难言。从他凌乱的诉说中,能感受到他疑惑、彷徨、自责、不知所措的情绪。我想此时他需要的不可是一个听众,更重要的是精神支援。其实在工厂这样的一个快节奏的生活情况中,大都人的心理调理机制更易失衡。问题的症结在于,一个扛着情感担负的人,无法找到心灵的出口,接着在事情、人际关系中爆发连锁反应,问题越多,心理担负越大。每个面临这样境况的人,纵然蒙受能力再强,也会因日积月累而精神瓦解。
心情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情绪。情绪高涨乐观积极向上者自信心满满,事情卖力,生产效率自然就高。反之,情绪低沉精神颓废者得过且过,自信心丧失殆尽,对事情抱无所谓态度,生产效率就无从谈起。很明显,对打工者而言,提高生产效率,意味着人为“水涨船高”,于私有利。对工厂而言,提高生产效率,就意味着员工在单位时间内,为工厂创立了更多的价值,于公有利。这种于私于公都有利的事情,我们何乐而不为?可见,心情的优劣对生产效率的崎岖是有直接影响的。但我想当客观保存不可得以改变时,主观的自己总还可以化解。
我告诉他坚持放弃需要勇气,而目前迫切需要的是要换一种心情。怎样换心情呢?这是一个蜕变的历程,就像蚕蛹变飞蛾之后的那种新生。我想谈自己的亲身体验,这样更具有说服力。我说有一段时间,因朋友渐行疏离,心中也很苦闷。每天下班要绕道走一圈,原本以为能用体力的消耗来搪塞那抑郁的愁绪。只是一次偶尔遇上路边有花摊,五颜六色的花让人觉得神清气爽。卖花小女人的热情招呼,怡人香气的诱惑,我决定要买花送自己。于是插花、摆放、换水,忙碌间唤起的却是另一种心情。人的心情更换全在一念之间,人要学会抛弃懊恼,如果将昨天的烦懑收入行囊扛在肩上,只会使自己越来越灰心厌世。
经过相互的倾心交流,他若有领悟,并允许自己实验去心情调解。或许,在他实验的时候,并纷歧定立竿见影,而这种历程也只有自己知道支付过什么价钱。更换心情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视线转移,目的就是要淡化波折感,不要让波折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。
每个人应该培养按期调解情绪,梳理心情的习惯,尤其面对人生大的波折时,换一种心情,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救助行动。